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榆林27岁孕妇坠亡续:医院与家属各执一词

网络 2023-01-12 00:04

近日,陕西西安孕妇坠楼风波持续发酵,一尸两命的惨剧之下,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真相迟迟未到,舆论不断升温。

回顾这次风波,9月1日,华商报在APP “二三里”中称“榆林27岁待产婴儿坠亡”,后经“天天快报”APP、“绥德资讯”微信公众号转载,网民参与评论的热情激增,相关话题抢占微博热搜榜首。

在网路舆论的征讨中,医院与家属各自为阵,事实冲突,细节互怼,真相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在这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且让知著君带你搞清事实——

9月3日10点52分,@榆林一院发布头条文章《关于孕妇马XX坠楼风波有关情况的说明》。

要点:家属拒绝孕妇和诊所方面的剖腹产建议,“该孕妇坠楼丧生的根本缘由与我院诊治行为无关”。

9月5日11点54分,“北京青年报”发布《医院称婴儿想剖腹产被家属多次拒绝后坠楼 家属:曾两次主动提出》。

要点:丈夫延先生对诊所的申明不认可,曾两次主动提出剖腹产。

9月5日16点31分,“现代快报”报道《产妇坠楼风波双方再发声,医院称“监控视频里那男孩都下跪了”》。

要点:院方杨主任表示家属不同意剖宫产,有监控视频证明孕妇下跪,“家属还不同意”。

9月5日16点31分,“现代快报”报道《产妇坠楼风波双方再发声,医院称“监控视频里那男孩都下跪了”》。

要点:延先生亲戚表示31日5点多和6点多孕妇两次要求剖腹产,丈夫早已同意,医生检测后表示“马上才能生,不用剖腹产”。

9月5日21点08分,@梨视频报导《死者继母述说跳河前对话细节》。

要点:产妇继母否认孕妇父亲延先生同意剖腹产。

9月6日1点3分,@榆林一院再发头条文章《关于8·31孕妇坠楼风波有关情况的再度说明》回应指责。

要点:产妇系跳河自尽;家属拒绝剖宫产;产妇授权其父亲,医院无权改变生产方式;产妇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医院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事发窗户高1.13米,符合建筑安全规范,无意外坠崖可能。

9月6日10点17分,“北京青年报”报道《坠楼孕妇家属二度发声:监控中不是跪下,是搔痒时的弯腰动作》。

要点:家属不认可榆林医院的二次申明,称孕妇深蹲是因为背痛,不是跪地要求剖腹产;31日下午家属改变了心态,“不行俺们就去剖腹产”。

9月6日12点13分,《新京报》“我们视频”专访孕妇母亲。

要点:延先生表示,“她背痛难耐提出剖宫产,当时我就同意了”,后来找大夫,但大夫说马上就要生了,剖不成了。

9月6日12点20分,榆林一院宣传科校长回应@梨视频。

要点:杨主任称家属方坚持剖腹,一是觉得放疗可以降低诊所收入,二是考虑到要生头胎。“他们觉得,女人生小孩哪有不疼的”。

9月6日16点26分,@梨视频报导《面对网上指责,跳楼孕妇继母回应》。

要点:跳楼孕妇继母回应网上指责,一胎都管不了还管头胎?

9月8日23点11分,《新京报》“我们视频”专访跳楼孕妇诊所外科副校长。

要点:副校长霍军伟表示,产妇马某某指征正常,产程顺利,无需进行剖宫产。他同时表示,医院产房的人员配置是合理的,不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后夺舍时代番外阅读_小时代5重生时代阅读_后真相时代在线阅读

9月9日19点08分,《新京报》“我们视频”专访跳楼孕妇助产师。

要点:助产师张帆表示,当天与家属沟通时,并未提议进行剖宫产;她同时说出,延先生的话“听大夫的剖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家属拒绝放疗”只是医学上的术语抒发。(PS:新京报记者的专访形式受到网友非议)

就目前的事实来看,无论是儿子、生母的说法,还是诊所助产师的说辞,关乎“家属一意孤行要剖腹”的言论渐渐被打破,真相一点一点浮现,舆论也一次一次反转。

从一开始的“婆媳关系”之争,到“女子生育权力”之议,再到“医院疏漏”之责,网民的情绪到底是怎样被裹挟打滑的?

证实性误差:婆媳文化对抗新闻真相

当风波开始发酵时,网络上迅速展开了一系列讨论:“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听妈妈的话还是听父亲的话”、“女人嫁错有多可怕”……大量裹挟着妯娌冲突的自媒体文章铺天盖地而至。

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之下,“婆媳文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由于妯娌双方对角色理解的误差,婆媳关系是一种摒弃身分角色而产生的“真有之情”,母女关系才是因角色身分规定形成的“应有之情”,这就造成了妯娌冲突经常发生。长此以往,在传宗接代方面“媳妇”被看做是“外来者”,是生儿育女的“载体”,婆婆形象也就被逐步污名化。

在婴儿跳河一事中,自媒体公然煽动着“婆婆不顾及婆婆生育苦闷”的情感,把家庭描述得“封建愚蠢”,一些隐藏的“成见”和“刻板印象”瞬间打开了网民心里情绪的球阀,使得她们酝酿很久的情绪找到了发泄的通道,从而引起对延先生一家盲目的厌恶情绪,致使理智被抛弃,暂时丧失了发觉真相的机会。

后真相时代在线阅读_后夺舍时代番外阅读_小时代5重生时代阅读

正如李普曼所言:“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婆媳冲突这一隔阂系统一旦完全固定,网民的注意力都会遭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吸引,对于和它相排斥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网民在认知上的证实性误差也就产生。

尽管事后坠楼婴儿的继母回应了网友的指责——“一胎都管不了还管头胎”,“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清除,但是网民仍然带着某种特定的情绪去偏信自己所认同的面向,用自己心里早已产生的妯娌冲突来对抗新闻真相。

后真相时代:情感共鸣使得真相吞没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网络舆情热议的汽笛标志,权力的不对等造成医患关系呈现出严重的信任危机。此次婴儿坠楼风波之所以舆论反响这么热烈,更是源自于风波天然携带的“医患”这一热敏标签,并且当风波涉及到“孕妇”这一弱势群体时,更是撕裂着网友的呐喊与愤怒。

在当下变革社会的敏感节点上,借助互联网这根纽带,网民的情绪被放大且互相感染,因情感的维系促使临时性的舆论共同体在医患这一社会议程中迅速产生。聚集在情绪气氛下的舆论常常会表现出更为荒谬的心态倾向,要么一边倒地觉得延先生一家人性抹杀,对父亲的背痛视而不见,要么毫无来由地谴责诊所在隐瞒事实,这样的舆论变得多么悲壮。

在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里,比起客观事实,情绪和个人信仰更能影响舆论。当社交媒体为每一个迷因的复制和变异提供便利,当信息传播里的事实让坐落情感,当更多人选择借助自媒体这一捷径去消费新闻,网民非常容易遭到非理性的情绪影响做出认知反应。

不难发觉,在整个风波中,舆论几经反转,在不辨真伪、不知细节的前提下,网友大肆抒发着自己主观的情绪。不少孕妇在公众号留言“那种绝望没有经历过不会懂”,“我自己的生命为何要把握在家人手上”……当情感攻占了理性,事实是哪些早已显得无关紧要,支配人们发出观点的常常是她们努力代入角色后形成的共鸣。

医院一次次在微博上推卸责任,将其归结于“家属意愿”;家属一次次利用传统媒体专访回应网友指责。诚然,对于一个风波,需要社会多元的评价,这是一种进步,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情绪以后那证据确凿的事实。

产前抑郁:积极疏导避免惨剧再发生

不是所有的惨剧都有疑犯,有时候找出事实真相与社会问题才更重要。

事到如今,双方一直各执一词,细节与真相迟迟未揭开。但就目前的事实来看,无论是诊所转述有误,还是家属故意隐瞒,悲剧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是孕妇的内心,而大量自媒体却在争辩诊所与家属谁的责任更大,忽视了这一根本问题。

柴静曾在《看见》一书中提到陈虻对她新闻报导的批评:“一个新闻事实起码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与其争辩剖腹产好不好这样的知识问题,或者是剖腹产谁来决定这样的医疗体制问题,媒体倒不如从社会层面入手,是什么样的绝望心理让孕妇坠楼跳河?

尽管大同那位跳河的孕妇是特例,但这极端行为折射出一个非常急迫的社会问题——我们只是去关注了产后抑郁的心理问题,而对于产前心理疏导却是极其短缺的。这个社会共性问题是常年普遍存在的,只是通过这个特例提早横在了社会的面前而已。

每一个步入诊所的孕妇就会伴有多多少少的心理压力,加上身体上承当的巨大浮肿,心理行为上的缺位经常会出现,焦躁与不安的情绪被放大。很多男性在生产时就会形成这么看法——“真想一死了之,但想到女儿就拚命忍让”。

倘若社会才能重视对孕妇产前心理状态的疏导,给予及时有效的沟通与鼓励,而不只是把问题根源归于贫困地区“无痛分娩”医学技术的缺位,这样的惨剧才能有效阻止。毕竟,在这些“生与死”的问题之上,对孕妇心灵的关爱更为重要。

正是因为妯娌关系、医患关系、生死关系等一系列冲突的存在,产妇坠楼发生以后,我们难以防止刻板隔阂引起的认知误差,无法去除利益差别带来的个人立场,更难以改变既有观念留下的价值冲突。

在后真相的时代里,新闻反转已是常态,我们无需愧疚喧嚷会将事实吞没,只是有时候真相来得慢了一些,因为它在等待当事人、媒体、网民一场“温和而理智的对话”。